查看原文
其他

Attention!文信学院全程导师制2022-2023学年“人气导师”线上投票来啦!

关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了解文信学院最新动态!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自2009年起,实施全员全程导师制,为每一名本科生配备专业导师及校外导师,实现学生后三年培养全覆盖。经过10余年探索,已形成完备的“6+5+1”工作机制,通过每学期至少谈一次心、每学期至少共读一本书、每学期邀请学生进一次课题组、每学年指导一篇论文、每学年走访一次实习、每学年指导一次生涯规划,通过具体明确且容易实现的方式来保障导师指导学生落到实处,建立精准结对制、梦想建档制、指导反馈制、导师会诊制、导师沙龙制,分别围绕导师结对、培养方案、指导实施、疑难解决和总结归纳5个环节落实指导工作。我院坚持从学生成长出发,贯彻“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嵌入本科生培养中,与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同向同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全员全程导师制已经成为培养兼修文理、融通古今的复合型文化资源管理卓越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2022年,学院“全面推行导师驻楼制,精准对标三全十育人”项目入选学校十大重点项目之一,2位老师入选个人实践项目,2位老师入选本科生全程导师进书院精品项目。2023年,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荣获上海大学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示范学院,为学院的卓越教育提供了更足的荣誉动力。

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教学相长,探索新型师生关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我校师生关系的融通。学院启动2022-2023学年本科生“人气导师”评选活动,第一轮由学院本科生在2022-2023年全体本科生导师中进行提名导师候选人,根据票数高低确定候选人名单,第二轮线上投票产生最终“人气导师”。

目前,共计15名导师入围第二轮线上投票环节,包括图书情报学系5人,档案学系5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5人。快来pick你心目中的人气导师吧!

投票规则

1.全院学生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投票。

2.选择图书情报学系3名,档案学系3名,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3名,共计9名你心目中推荐的人气导师。

3.每人在线上投票期间仅可进行一次有效投票。

人气导师候选人

档案学系

陆阳

耿志杰

杨智勇

张衍

李思艺

图书情报学系

熊静

李芙蓉

马刘凤

张劼圻

陈晓宇

考古学系

郑晓蕖

曹峻

杨谦

徐斐宏

王思怡


档案学系

1

陆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涉及档案制度、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话语、信息伦理等。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参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主讲的“外国档案管理概论”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

2

耿志杰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档案管理和数字档案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2项、上海市档案局项目1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社科重大、国家自科、国家档案局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编写教材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3

杨智勇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人才,首批上海市档案专家,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1项、其他各级各类教学实践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2篇。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档案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优秀党员等奖励。

4

张衍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档案学系副主任。斐陶斐学会荣誉会员、《图资与档案学刊Journal of InfoLib & Archives》编委、《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图书馆论坛》《高校图书馆工作》等刊物外审专家,“图情档39青年学者沙龙”发起人。历任台湾地区图书馆学会档案与手稿委员会委员、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等。

5

李思艺

讲师 硕士生导师 

电子系统中文件真实性永久保障国际合作项目(InterPARES)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数字政府建设相关研究。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多篇研究成果,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


图书情报学系

1

熊静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图情档教工党支部书记。自2016年至今,共出版著作5部,其中《清代内府曲本研究》(2018年),获得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中国阅读的历史与传统》(2017年),为中国图书馆学学会阅读推广人培训指定教材。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专业权威期刊。承担国家社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2项。担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于2019年,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青年国际化人才称号。

2

李芙蓉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为儿童图书馆学、漫画出版、阅读文化研究。主讲课程有《图书馆学概论》《媒介与信息传播》《旅游资源与文化》《专业英语》。迄今为止,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两本学术专著的撰写工作,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成果《专门元数据标准与著录规范——视频》《专门元数据标准与著录规范——音频》起草人之一。主持国家级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一项,参与各类项目若干。

3

马刘凤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史、古典文献学等。主讲中国档案史、经管文献检索、中国图书文化史、竞争与情报、图书馆学基础等课程。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

4

张劼圻

讲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图书史、出版文化和学术交流。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5

陈晓宇

讲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用户信息行为、社会信息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知名国际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本领域顶尖国际会议,如国际信息科学与技术协会年会(ASIS&T annual meeting)和国际信息学院联盟年会(iConference)上宣读论文;承担多家SSCI期刊和国际知名学术会议匿名审稿人以及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Digital Culture and Education副编辑,担任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青年学者委员会委员、数字人文与数据服务专委会委员等。


考古学系

1

郑晓蕖

讲师 硕士生导师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曾在《江汉考古》、《南方文物》、《农业考古》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获得国家留学生基金委项目资助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访问一年,现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

2

曹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东南地区先秦考古。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后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中国东南地区先秦考古。近年来在《考古》、《学术月刊》、《东南文化》、《南方文物》、《中原文物》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参与国家哲社、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课题多项。

3

杨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聚落考古,博物馆藏品。研究专长主要有夏商周考古、聚落考古和博物馆藏品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另有译文多篇。曾参与济南大辛庄、济南张马屯、临淄东古城、柬埔寨金边Cheung Ek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鲁东南地区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目前教授“青铜时代考古学”“文物学概论”“专业英语”等课程。

4

徐斐宏

讲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曾在陕西周公庙遗址、吉林山城下高句丽墓地、河南龙门石窟香山寺遗址、山东岗上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等处参加考古发掘工作,主编考古报告《武昌隋唐墓》,发表论文、考古简报十余篇

5

王思怡

讲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博物馆观众研究、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疗愈 。考古学博士,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博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学联合培养博士。同时,获FGA英国珠宝鉴定师资格证书及GIC中国珠宝鉴定师资格证书。先后发表20篇A&HCI、SSCI及CSSCI高水平论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观众研究、博物馆策展、博物馆现象学、博物馆教育等。


为你心目中的“人气导师”投上的一票叭!



往期推荐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考察组来上海大学实地考察

无体育 不上大 | 文信学院教职工积极参与第十五届教工运动会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作为首批创始成员加入档案数据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并成功协办2023档案数据人才培养论坛



上海大学文信学院融媒体中心

供稿 | 金银银

编辑 | 王嘉瑞 张玉青

责编 | 李薪宇 罗可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